作者: 楊仲凱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2-06-02 10:33
□楊仲凱
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,往往是只顧自己吃。在物質貧瘠的時候,為了吃到宴席上不多見的食物,幾個小孩子也許還會爭吵起來,哭鬧起來。
我聽到過一位父親告誡從餐桌上下來的孩子:“你想吃對蝦,簡單的辦法是直接用筷子夾一個給自己,智慧的辦法是先夾一個給別人?!?/p>
孩子不解,問:“然后呢?”父親說:“沒有然后了?!笨吹胶⒆記]有聽懂自己的意思,父親說:“你給別人夾了一只蝦,別人也會給你夾一只?!?/p>
孩子想了一會兒,說:“那人家要是不給我夾呢?”父親說:“這個時候,你再自己夾一個,也是可以的。因為你先照顧了別人,別人當然會照顧你,別人如果不懂得回報,你自己動手也就不會顯得不禮貌了?!?/p>
孩子還有問題想問,于是他鼓起勇氣繼續說:“那如果只有一只蝦呢?”
父親不假思索地說:“那你就不要吃了,讓別人吃。如果你懂得謙讓給別人吃,你以后就會有更多的機會了?!?/p>
孩子說:“這樣多虛偽呀!想吃就自己動手,直接點有什么不好?你給我,我給你,繁瑣復雜。自己管好自己,不好嗎?而且如果機會只有一個,我為什么要讓給別人呢?”
父親的回答就像我現在的文章,不好進行下去了。實際上,他是想教育孩子懂得謙讓的美德:謙讓且不要回報。他的教育如果點到為止就好了——偏偏他還要把自己的人生哲學說給孩子聽,那就有點市儈了——也許這位父親也意識到了這一點,所以他最后對孩子說:“有飯大家吃,有錢大家賺,以后你就懂了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