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郭衛東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2-06-08 10:57
□記者 郭衛東
6月6日,記者驅車趕到鄄城縣彭樓鎮彭樓村謝新建家時,謝新建正在老宅里揉制一塊膠泥,為制作磚塑做準備工作。
鄄城磚塑是菏澤市特有的建筑裝飾,有著悠久的歷史。作為漢族傳統建筑裝飾,以鄄城謝家磚塑為代表,燒制的神廟、家祠等建筑藝術構件聞名方圓千里,2008年被列為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磚塑技藝歷史悠久
據了解,磚塑這項建筑雕刻技藝起源于商周,發展于唐宋,鼎盛于明清,是中國古建筑雕刻中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。改革開放后,隨著中國建筑多以現代和西洋風格呈現,傳統磚塑市場日益萎縮,這一技藝也幾近失傳。
謝家磚塑非遺傳承人是謝新建的另一個身份。西屋雕刻臺上擺放的獅子、馬、人物等造型各異的“寶貝”,就是他制作的磚塑。謝新建說,他今年53歲,是謝家磚塑第五代傳承人。
謝家磚塑以普通膠泥為制作原料。從內容上,主要有戲曲磚塑和花鳥磚塑兩種?;B磚塑題材多樣,手法樸實率真;戲曲雕磚內容非常豐富,人物造型和情景表現形式種類繁多。每塊磚塑都表現了傳統戲曲故事,也都有對應的名稱,如時遷偷雞、千里送京娘、文武雙狀元等,匯集起來就是一部形象的戲曲故事集。
在謝新建的記憶里,從清朝光緒年間,謝氏家族就在制作磚塑并以此為生。20世紀70年代,在謝新建爺爺和父親那兩代,謝家磚塑發展最興旺。當時家里的土窯每天都燒著,一窯能出300—400件磚塑,大小形象不一,很多買家到家里來拉貨,一套能賣30元左右。
讓藝術瑰寶再放光芒
謝新建從小耳濡目染,跟著爺爺和父親一起做磚窯,學習磚塑捏塑手法和圖案藝術,10多歲就可以獨立制作出惟妙惟肖的磚塑。19世紀80年代后期,平頂房和樓房興建,花式瓦磚興起,磚塑的用途越來越少,最后,磚塑生意不能再維持家庭生計,手藝人不是去種地就是轉行做生意,而謝新建專注于學業,1994年大學畢業成為一名教師。
2008年,磚塑被列為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”,存留的優質磚塑作品收藏在中國魯錦博物館里展出。2012年,謝新建決定重拾磚塑手藝,在老院里新建了直徑2米多的圓形窯,還專門聘請了燒窯的人。
“磚塑是全手工制作,工具有木尺、麻刷、切刀、挖刀等?!敝x新建一邊介紹一邊拿出前幾天燒制好的磚塑。鄄城磚塑以正房前出廈山墻墻垛上的戲曲磚塑、山墻上端的花鳥動物磚塑為主,也兼及房頂上的五脊六獸。
“磚塑的制作和使用有嚴格規定?!敝x新建說,拿磚塑制作的屋脊內容來說,有功名的大戶人家才可以使用游龍盤旋的“滾龍脊”,一般百姓家使用荷花水禽內容的“蓮花脊”。
在藝術構思和表現形式上,謝家磚塑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,多運用變形、夸張、概括的手法,造型生動傳神,層次分明,線條清晰流暢,人物造型和情景表現形式多樣。以小說戲曲故事為題材的磚塑內容占了相當大的比重。磚塑藝人將戲曲故事中最受歡迎的人物、最典型的場面,改變創作為磚塑,從而在更大范圍流傳。通過畫面的故事情節,描述正義與邪惡、忠義與奸佞、善良與丑惡、寓教于樂,傳承了歷史和文化,在人類學、民族學、民俗學、民間工藝美術及雕塑藝術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。
2018年,謝新建被評定為“省級非遺傳承人”,相較于商品價格,他更看重磚塑的文化價值。平常節假日里,有不少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到謝新建這里觀摩學習,看到他們對磚塑手藝感興趣,謝新建感到很高興。